-
毛竹产业铺就融安乡村振兴路
在2023年,广西柳州市融安县通过招商引资成功推动毛竹产业发展,这一举措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融安县依托粤桂扶贫协作项目,引进广东深加工企业,构建了从种植到出口的完整产业链。该产业不仅盘活了丰富的竹木资源,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助力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腾飞,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融安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山地丘陵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毛竹生长环境,其竹木资源储备丰富且易再生。地方政府将毛竹产业作为乡村发展的支柱产业,结合当地气候优势和土壤条件,推广可持续种植模式,确保资源长期稳定供给。这为后续产业链扩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国家关于绿色发展和生态振兴的战略导向。 (二)在招商引资方面,融安县积极融入粤桂协作框架,通过与广东地区先进企业合作,建立起农产品加工暨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这一举措促成了高效的技术交流和资本引入,使融安县快速引进现代化的毛竹深加工设备和管理经验。园内分工协作有序,从种植基地到加工环节实现无缝衔接,确保了产业效率和质量控制。通过此模式,融安县成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避免了资源浪费,同时促进了区域协同发展。 (三)毛竹加工流程是该产业的核心环节,包括裁锯、分选、破竹及冲坯等标准化步骤。加工企业在产业园内通过自动化设备将粗壮毛竹精细处理为规格统一的竹丝,有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整个流程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如采用无害化工艺处理废料,确保了环境零负担。产品类型从日用竹丝拓展到高附加值制品,满足多样化的国际需求,体现了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趋势。 (四)经济效益方面,毛竹产业直接吸纳了融安县大量劳动力参与种植和加工环节,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产品销往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和葡萄牙等,带动了外汇收入和产业链延伸。同时,产业融合带动了相关配套行业,如运输和服务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这一系列成果不仅减少了脱贫人口的返贫风险,还增强了乡村社区的经济活力和自生能力。 (五)乡村振兴的深层成效体现在社会融合和乡村面貌改善上。毛竹产业促进资源整合和产业兴村战略落地,使融安县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显著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随之优化。产业带动下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措施,如竹区生态修复,进一步美化了乡村人居面貌。未来,融安县计划深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和品牌建设,以毛竹产业为核心打造区域性乡村振兴样板,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2025-06-30
-
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 上半年产销两旺
2021年上半年,广西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销两旺,这得益于当地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升研发生产能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政策引领与产业基础夯实 作为广西工业重镇,柳州近年来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抓手。2021年,当地出台系列政策文件,从研发支持、市场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构建产业发展生态。政策明确提出,对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对充电设施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并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在政策引导下,传统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转型,形成以整车制造为核心,涵盖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体系,为产销两旺奠定坚实基础。当地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配套企业数量同比增长,产业链本地化配套率持续提升。 (二)研发创新与生产能力提升 柳州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鼓励企业突破核心技术。2021年上半年,当地车企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电驱动系统效率等关键领域取得多项技术进展,部分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新车型研发速度加快,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的微型、紧凑型新能源汽车产品市场认可度提升。生产端方面,多家车企推进智能化工厂改造,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和数字化管理系统,生产效率显著提高。2021年6月,某整车企业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产能利用率保持高位,有效保障了市场供应需求。 (三)市场拓展与消费环境优化 为激发市场需求,柳州多措并举优化消费环境。2021年上半年,当地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同时推出地方配套补贴措施,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新建公共充电桩覆盖城区主要公共场所及乡镇区域,充电便利性提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进程加快,2021年1月至6月,新增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数量占比超过八成,示范效应带动私人消费市场增长。此外,通过举办新能源汽车展销活动、开展“汽车下乡”等举措,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本地及周边省份消费需求持续旺盛。 (四)产业链协同与招商引资成效 柳州注重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2021年上半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电池、电机、汽车电子等关键环节,成功引进多家配套企业。这些企业的落户填补了本地产业链部分空白,降低了整车企业采购成本,提升了产业整体竞争力。例如,某动力电池材料企业在柳州投产,为本地车企提供就近供应;某汽车电子企业入驻后,推动车载智能系统本地化研发生产。产业链的完善形成“整车+零部件”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进一步推动产销规模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
2025-06-27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